留住乡愁

阅读(895) admin 2014-07-10

  

留住乡愁

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图为土家茅古斯舞表演。

  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本报记者 李国斌

  位于大围山麓的浏阳市楚东村,群山环绕,河水清澈,景色宜人。楚东村还是一个文物集中地,不仅拥有历史悠久的古人类聚居遗址新田坳商周遗址,还留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跳石桥等,是有名的古村落。

  6月30日,湖南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包括楚东村在内的28个传统村落,将进行整体保护。

  全省登记古村落251处

  我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高。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介绍,全省普查登记的古村落有251处,其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处,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1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7处,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的72个。

  今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5月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会议,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270个国保和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实施重点保护,其中湖南有28个。

  目前,我省已出台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28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水平,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传统村落的保护,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列入国保和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将获得中央财政的资金扶持。据了解,未来3年中央财政将统筹整合专项资金,投入100多亿元集中保护传统村落。

  曾遍布于三湘四水的古村落,因其聚族性和血缘性,大量地承载着湖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湖湘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在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眼里,保护好这些具有历史意义及民族意义的传统村落,就是守护湖湘文化,就是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根。

  然而,面临的现实是,受城镇化、现代化、社会转型等因素影响,传统村落数量锐减、空壳化现象严重,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野调查显示,2002年,湖南2373个乡镇中,纳入考察范围的传统村落共有2797个,到2012年,这些村落只剩下863个,平均每年减少183.4个,差不多每2天消失一个。

  保护仍需破解4大难题

  专家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破解4个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把人留住。记者曾信步永州江华的农村,一些湘南风格的民居人去屋空,断壁残垣,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传统村落的生命力,在于人,没有原住民的传统村落是不可想象的。”胡彬彬表示,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保护传统村落,要思考如何把人留住。

  二是钱从哪儿来。据悉,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70个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平均起来每个村大概有10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另外住建部有约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这远远不够。

  三是对古建筑本体的保护,面临村民提高居住质量和文物保护规定的矛盾。对于村民在使用并拥有产权的古建筑,文物部门要探索如何根据年代、状况、级别,进行整体、局部、外部保护。

  四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专家建议,产业发展要列入整体保护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发展生态产业、观光农业、度假村等。

相关推荐

  • 总机:010-59625195
  • 传真:010-59693181
  • 邮编:100124
  •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大成国际中心B2座)708-2-3室通联部
  • 版权所有:中华民居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PC备08008428号-2  京号公网安备110106006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