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胤
中国乡村遗产的价值非常高。但对于乡村遗产来说,最大的成本是维护而不是保护。恰到好处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为乡村遗产维护提供资金支持,而且通过城乡之间的接触,可以快速提高人们对于乡村遗产的认知。
提高社会对乡村遗产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乡愁,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文化认同,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一方面正在往越来越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又拥有一个共同的乡村文化记忆。
中国乡村遗产的价值非常高。从世界文明史角度看,中国乡村遗产是东方农业文明最好的见证。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遗产正面临着空心化、衰败化的情况。特别是在它们的所有人农村居民眼中,老房子远没有新房子好,这种观念加速了乡村遗产的消亡。
要想让大面积的乡村遗产得到保护,保护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政府与专家的层面上,更应该是村民们的自觉行动。如果村民们不认可自己拥有的乡村遗产的价值,我们为谁保护呢?而且这种保护也没有保证,破坏行为会随时发生。所以,我们应该提高他们对乡村遗产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而最实际、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让他们从这些乡村遗产中获得经济效益。发展民宿,发展乡村遗产旅游就是一个可行的途径。而且通过城乡之间的接触,可以最快速地改变他们看不起自家老房子的观念。从这一点来说,乡村旅游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村落保护大众化的目的。
另外,保护乡村遗产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修缮一座老房子远比重建一座新房子的成本更高。当前,乡村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大部分都已年久失修,材料老化,存在安全问题。一些基本生活设施如上下水管、洁净厨卫等在传统村落里还很不完善。乡村旅游恰恰可以为乡村遗产修缮和改造提供资金支持。
恰到好处地发展乡村遗产
就乡村旅游而言,其本质作用是学习和体验,不是商业。这就需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乡村遗产的价值,需要让上下游产业的专业人员遵循真实性、最小干预、可识别性等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古村要是过于商业化,就会被破坏,只有恰到好处地发展,才能活下来。
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想保护遗产,就要想办法调动起社会公众对遗产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遗产保护中加入更多设计的内容。因为遗产保护只是一个防护行为,它只能把遗产的底线守住,如果要让公众更加喜欢遗产,就应该把保护行为变成一个文化创意行为。我们在保护的技术上要非常的保守,而在思维上则要开放和具有创新精神,以增加公众对乡村遗产的喜爱。
城市里的人,为什么要去乡村旅游呢?不否认旅游可以让人放松精神,让人暂时摆脱工作压力。但是作为“维系着中华文化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的传统村落,它们的文化意义是最不应被我们忽视的。
在发展旅游前,当地政府应该请文保专家给村民做遗产保护方面的培训。另外,也需要对村民进行专业化的引导。比如,改进饮食,提倡无公害和有机食品;改善居住条件,除了把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引入一般的民宿外,也可以多发展一些高端的民宿;挖掘特色手工艺的价值;建立乡村博物馆,把很多现代生活中很少见的农具和农产品放入其中展览,这样既保护了乡土文化又可以供人学习。
古村的走向取决于我们的努力
不可否认,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过度的商业化让一些乡村遗产受到了破坏。但是,面对乡村旅游,我们要做的不是将其取消,而是要吸取这些年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思考如何改进。因为乡村遗产不被利用,放在那里,就无法发挥它的价值,等待它的命运将是消亡。发展旅游、发展民宿,总比拆了要好,也比没人管它要好。在中国,对遗产真正的破坏是漠视。
古村落的走向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目前在我国未被关注和开发的乡村遗产还有很多。有些还未得到关注,就已经消失了;有的比较幸运,破坏的风气还未吹到那里。我建议,政府要尽快盘点在全国范围内遗产保护做得不错的乡村,作为示范点推广出去。有先见之明的地方主管部门,应该未雨绸缪,到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对好的地方观摩,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特征,为以后保护做好准备。
罗德胤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科会中国名城委传统村落学部主任,从事乡土建筑与传统村落的教学、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关推荐